本网站,职称文章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投稿咨询

投稿在线咨询

专著咨询

合著&独著&编委

编辑在线咨询

专利咨询

专利申请&转让

编辑在线咨询

软著版权

软著版权

编辑在线咨询

在线沟通

论文&专著&专利

编辑在线咨询

微信聊

微信扫一扫

首页 > 经济论文 > >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与发展策略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与发展策略
>2023-02-10 09:00:01


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内涵

2014 年5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考察,第一次用“新常态”来描述我国的经济态势,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何为“新常态”?“新常态”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埃里安(Mohamed El-Erian),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的总裁。

他定义的“新常态”是指经济危机以后经济的恢复缓慢且痛苦的一个过程。何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新”是指和过去不同,即和中国过去33 年(1979-2012 年)的经济平均增速为 9.8% 的粗放型高速发展模式不同(世界经济同期年均增长仅为2.85%),经济转入中高速或者中速的集约型发展阶段;而“常态”表明这一状态不是暂时的短期的现象,而是一个会长期存在的过程。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

这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人民需要,更加重视结构调整,更加重视创新发展,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城乡统筹,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

在新常态之前,全球曾处于一个被称为“大稳定”时期的旧常态,大概从1985年开始一直到 2008 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这一阶段维持了20 多年时间。在这个被称为“大稳定”的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拥有了一段大好时光。从宏观上看呈现出三大经济调控目标的同时出现,即高速稳定增长的经济、低水平的失业率和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美好景象。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宣告了“旧常态”的结束,全球经济从此进入“新常态”阶段。可以说,现阶段以及在更长的时期内,“新常态”将是整个世界经济的最主要经济特征,是一个长期趋势。

中国经济从2009 年开始进入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是结构性减速。增长下台阶,质量上台阶是新常态最大特征。新常态,恰当描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转入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基本告别传统粗放增长的“旧常态”模式,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台阶”,而同时经济的发展质量“上台阶”,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的“旧常态”将被均衡协调、可持续的“新常态”所取代。201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 GDP 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主体,但从 2010 年起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持续下滑的态势。2010 年 GDP 增长10.41%,2011年为9.21%,2012年继续放缓为7.65%.

此后,在一系列稳定增长、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下,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中有升的态势,2013 年为 7.7%,但 2014 年又回落到 7.4%,这是 1990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要适应这一速度下滑的趋势,如表 1 与图 1所示。

国际视角下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普遍规律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保持了35年的高速增长后,适当降低速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要求,也是适应国内外客观形势变化的要求。经济增长在起步时往往都具有相当的速度,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总量大大增加以后就会出现速度适度下降。而这时也正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化解一些社会问题的利好时机。但是同时,在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下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也是必须的。根据IMF最新数据统计,中国名义 G D P 总量规模由1980 年的3090 亿美元增加到 2014 年的103553 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由1980 年的1.9% 升至2014 年的13.3%,人均GDP 由313美元增至7572 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尤其是期间年均GDP增长9%,使6 亿人摆脱贫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经历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后,通常都会进入由高速向中低速增长的艰难“换档期”.经典的案例是1960 年以来,成功过渡到高收入阶段的四个经济体(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经济增长速度从平均8.3% 降到4.5%,这种过渡一直到各国进入高收入阶段才基本稳定下来。日本从1950-1972 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GDP 年均增速为9.7%.后来受石油危机和国内劳动力供给下降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1973-1990 年,年均增长4.26%,降了超过50%;1991 年以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给经济带来了重创,1991-2012 年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0.86%.再看欧洲,英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到2007 年期间的GDP 增速年平均为3%,二十几年间经济总量翻番,接近于二战后的黄金时代。但自从2009年经济陷入低潮之后,英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连1%都达不到,而欧盟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则更糟。美国在2011-2013 年间,经济增速年均也不到2%.新兴市场虽然较好,但增速也不如 2007 年以前。

我国现在的 G D P 基数大,增长一个百分点和以前的一个百分点意味的增量不一样,经济增长速度和 GDP 基数同样都要考虑。所以,不必过度为增长速度的降低而担心,而更应抓住机遇,提升GDP 增长质量、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此外,根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陈凤英老师的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仍然是处于领先位置的,参照图 2 .尽管2014 年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为 7.4%,但这并不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在国际上领先地位的事实。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

(一)认清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特殊的“三期叠加”的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是客观事实,必须正确面对。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高增长的主要支持因素正在发生改变,具体而言:首先是以往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大红利”,即我国拥有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环境红利等均消耗殆尽。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不再有;房地产开发过度,房地产市场遇冷,依靠土地刺激GDP 的时代已去;由于曾经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使环境遭到破坏,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不能继续,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泡沫经济、产能过剩、收入差距、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等都是我们在新时期需要面对的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实现结构转型、发掘新的增长动力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国家和个人都要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二)把握经济“新常态”下的机遇经济新常态、发展新机遇。我国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是不断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方略将带来巨大的制度红利,而且这一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出来,为经济增长增添动力。二是我国新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例如:我国每年700 多万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增加了劳动力的数量也提升了质量,新的农民工阶层的职业素质在不断提升也是一大红利,2014 年又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如中小学按居住地就近入学,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化,这些措施的实行都将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和过去劳动力供给量大、工资低的“人口红利”相比,这些将会给中国带来更大更优的 “人口红利”.三是我国收入差距(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较大,这种差距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更是发展的空间红利。由于边际消费倾向(MPS 即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不同,低收入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大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当低收入者增加收入时会增加消费,进而会通过乘数作用促进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无疑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四是科技创新的推进将为中国科技腾飞创造后发红利,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五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创造出庞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红利,即广大农民在逐步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中会大大带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六是国际经济环境虽然有挑战,但也有机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如何抓住有利机遇发展我国经济是一个重要命题。新常态将有利于改善民生,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将更加平衡、社保将更加完善。新常态将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增长将更加平稳、物价将更加稳定、质量将更加提升。

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同以往的新特征。第一,发展将更加重视长期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二,产业结构开始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将大大增加就业和创造更多的产值。第三,就业形势明显改善。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上升,就业人数没有下降反而增加,据统计,2014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就业就已经超过1000 万,已经完成一年的就业目标。第四,消费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内需增加将是必然,主要力量就是家庭消费尤其是广大农村家庭的消费。

2014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博鳌亚洲论坛 2013 年年会,在与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明确说明了我国经济不必要保持超高速的理由。2014 年我国 GDP 全年增长为7.4%,2014 年11 月9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峰会上,习近平指出:“即使中国经济增长 7% 也是名列前茅”.

在 2015 年习近平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不仅给中国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利好空间,也将给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机遇,包括市场机遇、增长机遇、投资机遇、合作机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我们要保就业、保民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有效增加居民收入,收入增长才会保证消费稳定增长。要做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兼顾,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同时也指出,我国要实现每年新增 1000 万的就业目标,保证社会就业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只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2% 就可以。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以及在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接受记者提问的回答都让我们再次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着名经济学家逄锦聚教授认为,中国经济适度下降是合乎规律的,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是必须的。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适当降低速度是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要求,从国际经验看,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是必须的,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决定的,也是由新形势下应对国内外严峻的挑战决定的。我国总量大、人均少的现实要求必须有政府经济调节,不能出现财富和收入的两极分化,同时中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是有可能的。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人民日报采访中提出,新常态事实上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新常态孕育着革命性转变,意味着中国经济将“浴火重生”.李扬指出,全球经济新常态主要有五个方面特征:经济增长在低水平上波动,“去杠杆”过程中出现两难选择,各国的政策调控周期不同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全球治理出现真空状态。中国经济自2009年起进入新常态,有四大因素导致了结构性减速,即要素供给效率的下降,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创新能力的滞后,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

新常态下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认识“新常态”,科学认识是前提正确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是不同于过去的“旧常态”的新状态,意味着经济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或中速增长,意味着过去由劳动力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意味着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们挑战也带来机遇,在这个期间更应该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增长和人民福利的提升,更加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矛盾的调节和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总之,“新常态”下,面对新局面,处理好将是新发展、新飞跃;处理不好将是经济面临发展困境和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二)适应“新常态”,提质增效是核心速度下台阶、质量和效益上台阶是“新常态”的最显着特征,我国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来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增加就业,解决民生;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性发展战略,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等战略带动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城镇化的合理推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启动农村消费这个大市场对经济的增长有着巨大的带动力。城乡的协调发展也将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更多能量。

(三)把握“新常态”,优化环境是重任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国亦是如此。以往以GDP 增长速度为唯一考核标准使得经济建设走了牺牲环境、过度开发资源的道路。环境亦已到了必须治理的状态,“沙尘暴”的肆虐、“雾霾”的袭击和骇人听闻的“癌症村”的出现都给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增长不再简单以GDP 论英雄,中国不再以GDP 论英雄是负责任的。这扭转了过去“唯GDP 论”的错误评价指标,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正确思路和方向。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一方面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尤其是洁净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出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引领“新常态”,创新驱动是关键创新驱动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成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从科研体制的改革入手,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有选择性地、有重点地在关键领域掌握先进技术,进而带动集体性创新。从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力的巨大推动能够看出科技和创新的作用。当前美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否会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都将给我们很多压力和启发。我国近年来加大力度在光伏产业的投入与研发上,能够在某一能源上取得最先进技术对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靠中华民族的智慧,结合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一定能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多辉煌。

(五)发展“新常态”,依法治国是保障合理有序推进市场经济,必须有法律的保障。法律是国家对公民要求遵守的规矩,法治是治国最基本、有效、公正的手段,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证。依法治国方略是立足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期需要而提出的。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全国人民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全面、持续、顺利推进。

综上,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发展新机遇。在正确认识新常态的理论基础上,找到发展新常态的科学道路。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常态是国家经济挖掘发展新动力的阶段,在经济增长速度下台阶的同时,能够使经济发展水平上台阶。新常态下多挑战,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要处理好各种困难与矛盾,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新常态是一种趋势,在这个趋势中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努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加快、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环境质量日渐提升。中国经济新常态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注入更多能量。

参考文献:

1.适应“新常态” 经济再出发[N].中国交通报,2014-7-17
2.陈凤英。全球发展分化加剧 世界经济呈“新常态”[R].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新年展望
3.迟福林。 倒逼改革成经济新常态[R].智库
4.中国经济新常态之政协委员解读[N].人民政协报,2014-7-22
5.陈启清。正确理解和适应新常态[J].中国国情国力,2014(10)
6.逄锦聚。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 Z ]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座,2014
7.李扬。“新常态 新飞跃”[N].人民日报,2014-12-1

综合排序
投稿量
录用量
发行量
教育界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广西出版杂志社

国际:ISSN 1674-9510

国内:CN 45-1376/G4

级别:省级期刊

中国报业

主管:中国报业协会

主办:中国报业协会

国际:ISSN 1671-0029

国内:CN 11-4629/G2

级别:国家级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部和...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国际:ISSN 1002-8536

国内:CN 11-5936/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建筑与装饰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1009-699X

国内:CN 12-1450/TS

级别:省级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2096-2908

国内:CN 12-1451/N

级别:省级期刊

财经界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国家信息中心

国际:ISSN 1009-2781

国内:CN 11-4098/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免费指导文献
期刊匹配方案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免费指导投稿
国际杂志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免费设计职称
晋升方案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18年国内外学术服务,发表国际文献请认准本网站官网

资深编辑团队

专业设计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极高

企业信誉保障

对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众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正规刊物承诺

无假刊!无套刊!

投稿成功!

本网站提醒您

1.稿件将进入人工审稿阶段,审稿后会有编辑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2.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现象影响您的发表,请勿再投他刊

确定

投稿失败!

本网站提醒您

由于网络问题,提交数据出现错误,请返回免费投稿页面重新投稿,谢谢!

确定

本网站收录400余种期刊,15年诚信发表服务。

发表职称文章,覆盖教育期刊、医学期刊、经济期刊、管理期刊、文学期刊等主流学术期刊。

本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扫一扫添加微信